4岁起在私塾读书,9岁首次参加高考落榜,10岁考入大学,按照父亲的规划,争取20岁博士毕业。日前,一则10岁小女孩上大学的新闻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乍一听,这简直就是按下加速键的“开挂”人生。但新闻背后,一些问题值得深思。没有接受义务教育,这本身有违义务教育法,何况,孩子还要面临童年缺失、同年龄人陪伴缺位、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现实问题,即便上了大学,也难免让人为小女孩的未来捏把汗。
固然,每个人情况不同,成长的轨迹不尽相同,教育当因材施教。但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要讲求规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在强调教育不只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完整人格培养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孩子自身、家长、朋辈的共同参与,需要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打磨。之所以用九年的时间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就是因为教育要循序渐进,急不得、抢不得,要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要用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等多角度来打量,决不能仅用时间上的“早”和“快”作为衡量标准。然而,放眼周围,这种“早快好省”的教育理念却并非个例,“早学总比晚学好”“不能输在起跑线”等观点在家长中屡见不鲜,带来的结果是孩子们在无尽的辅导班中穿梭,幼儿园掌握小学课程,小学拿下初中课程……一步紧赶着一步,本该自由无虑、多姿多彩的童年全然被各种补习和培训所取代。焦虑的家长猛踩孩子人生的油门,一边心疼孩子的辛苦,一边却无奈地被裹挟前行。
过度的焦虑与攀比带来的一定是伤害,对于孩子个体的伤害,对于家庭氛围的伤害,对于整个社会营造健康成才理念的伤害。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什么阶段就要做什么事。人生路那么长,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更重要。期待更多的家长能让孩子慢下来,在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长度,走出宽度,走出多彩的旅程。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好像越来越多的快节奏生活充斥着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多聪明的孩子浮出于这世间。在人们感叹世界发展之快,竞争之激烈的同时,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成长法则。不要被这浮华世间迷乱双眼,要懂得真正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随波逐流,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童年
好像神童这个词语有点远,有点遥不可及,但是在河南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因为十岁考入大学而被称为“神童”。好像所有都在感叹她的聪慧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然而事实上。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行辍学,因为父亲觉得上学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不如自己在家教她知识让她成长得更快,于是她的父亲给她规划了一个令人错愕的人生图——“10岁考大专,13岁考本科,14岁考一本”。丝毫不顾及女儿的感受,能否接受这样的令人压力倍增的童年。
2016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充满着自信的张易文的爸爸选择让女儿去参加高考,然而,没有向正常的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的普通学生那样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九岁的张易文只考到了172分,这个分数远远达不到任何学校的录取线。这个结果是大家意料之外的,但是又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大家以为她的父母会放弃原来的教育方法的时候,她的父母却还是没有送张易文去学校。
2017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张易文在高考中得到了352分,这个分数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已经不算是差了,但是和普通考生比较又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最后,张易文被河南的商丘工学院录取,但是这仅仅是一所大专院校。
很多人猜测,也许张易文再学习几年那么她的成绩会更高,而不是仅限于一所大专院校。然而她的父母接受了录取通知书,让十岁的小女孩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浮名困扰的大学
2017年,年仅十岁的张易文进入了大学读的校园。在张易文的年级军训照片上,一个十岁的小小的女孩与周围的哥哥姐姐们身高相差一大截,看起来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这个瘦弱的女孩子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平平静静的。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记者围堵在学校门口或者想尽办法混进学校去采访她。可以想象,记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探究她是如何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了十二年学习的东西,另一种则是质疑,想知道她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神童。大家都想知道张易文在大学的生活方式,这些探究毫无疑问,完完全全的打乱了她的正常生活。
因为张易文父亲的过度宣传,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对商丘工学院的印象特别差,导致有一些学生十分委屈,无法忍受一些人对学校的嘲讽。甚至还有学生在贴吧和微博等平台上说张易文是“扫把星”。
张易文周围的同学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他们相差八岁以上,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她的舍友也不敢在她面前讨论大姨妈(生理期)和男朋友的话题,因为她年纪太小,怕在她面前提起来不好。即使有时候不小心提起来了,也很快就将话题插过去。虽然张易文想让同学们把她当成同龄人,但是很难成功。
在宿舍一起讨论追星和电视剧的时候,张易文也格格不入,因为之前的教育中,父亲禁止她接触这些东西,而且她年纪还小,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即使宿舍的舍友对她很好,但是,她们之间存在的代沟是没办法消除的。这种代沟让张易文,几乎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她也没有办法去和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张易文的学习也没有办法跟得上老师的速度,在大一时,她就有科目没有通过。在大一寒假,张易文对父母说想回到初中,却被父母拒绝,之后,她接受了现状,学着周围人的做事方法,继续进行大学的学习。
渺渺无望的未来
现在,张易文依然在大学里读书生活着,即使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份年龄带来的差距还是无法消除。即使她学着向成年人一样去与其他人交流,学着成年人的处事方法,也还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这种被迫成长让张易文与同龄人也无法交流,她们思考的东西都是不相同的,这让张易文感到孤独和无助,这对于张易文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张易文父亲来说女儿过早进入大学是一件好事,在接受记者的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当然是好事!因为省了8年的抚养费,又能早8年挣钱,全国几千万像我这样的低收入家庭,也能读得起博士、爬进上流社会了。
然而大部分网友对他的看法表示不赞同,根据大家的观察只要是采访,张易文的父亲都会穿着印有他的那个“培训机构”的衣服,即使是和女儿的合照,他都是打着广告,很多时候,张易文都不是很想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她的父亲不会放过宣传炒作的机会,让她过分的曝光在了闪光灯之下。
我们没办法去预见未来,不知道张易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成长道路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她是不是真的能够像其父亲预想的那样去读研究生,博士生,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为了省那几年的钱,而让女儿过早接触不是这个年纪应该接触的东西,为了让女儿早赚钱,而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童年、甚至青春,这样真的值得吗?
天才和神童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都应该在自然条件下有这种天生的智慧和头脑,或许跳级自学这种情况就是他们对的人生轨迹,但是,这只属于真正的天才和神童,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如鱼得水,没有不适,而不是强行“神童”。
当成功成了一种赌注,当与众不同成了一种扭曲,当为了目的强行改变自然健康的成长轨迹,那么结果将惨不忍睹。揠苗助长的小苗内心流泪想挣脱这痛苦的成长,不堪重负的“神童”想拥有自己的和朋友一起长大的快乐童年,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运转轨迹,强行改变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