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连接着全球数十亿用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社交互动、开展商业活动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如网络安全威胁、个人信息泄露、网络犯罪等,为了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秩序,互联网法律法规应运而生。
(一)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定义
互联网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规范互联网的使用和发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应用,从服务提供商到普通用户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二)互联网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1、维护网络安全
就像现实生活中需要警察来维持社会治安一样,在网络世界里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来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2017年全球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给众多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能有一套完善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就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2、保护公民权益
在网络环境中,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容易受到侵犯,比如一些不良商家未经同意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营销,甚至将这些信息非法出售给他人;还有一些人利用网络平台恶意诋毁他人的名誉,互联网法律法规能够为公民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3、规范网络市场秩序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乱象,如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互联网法律法规通过设定准入门槛、明确经营规则等方式,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让商家和消费者都能在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交易。
二、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安全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它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护义务,要求他们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一家电商平台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对用户的账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以防止黑客入侵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网络安全法》还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制度,对于能源、交通、金融等重要领域的网络设施给予特别保护。
2、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相关法规,用户在注册网络账号时应当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这就好比我们在进入一个小区时需要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一样,目的是便于管理,一旦发生违法事件可以迅速定位到责任人,比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用户都需要进行实名认证,这样可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不良现象。
(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
1、《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民法典》人格权编专门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详细规定,它明确指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这意味着企业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且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一家在线教育机构收集学员的学习进度、联系方式等信息时,只能用于提供教学服务,不能将其用于其他目的,更不能泄露给第三方。
2、《个人信息保护法》
这部法律进一步细化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规则以及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等内容,它赋予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决定权、查阅复制权等权利,如果某家APP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就私自收集其地理位置信息,那么用户有权要求该APP停止这种行为,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
1、对网络诈骗的打击
网络诈骗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犯罪类型。《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网络诈骗罪进行了明确规定,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就构成犯罪,一些不法分子伪装成客服人员,以退货退款为由诱导受害者点击含有木马病毒的链接,进而盗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资金,对于这类行为,执法机关会依据法律规定严肃查处,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2、治理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借助网络渠道对他人进行谩骂、侮辱、诽谤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单独立法,刑法》中有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等规定,可以适用于网络暴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当有人在网上恶意散布不实信息诋毁他人的名誉时,受害人可以收集证据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三、如何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
(一)企业角度
1、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体系,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要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如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知识考核,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会因为疏忽大意而引发网络安全风险。
2、尊重用户权益
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要始终把用户权益放在首位,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如实告知用户自己收集了哪些个人信息、用途是什么等;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强制用户授权某些不必要的权限;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妥善保管用户信息,避免泄露或滥用,一款手机游戏在首次启动时,应该清晰地列出需要获取的权限清单,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
(二)个人角度
1、提升自身素养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要积极学习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遇到侵权行为时能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他人擅自用作商业广告宣传时,可以依据《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规定向侵权方提出异议。
2、文明上网
我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要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用语,不传播谣言、不进行人身攻击,积极参与网络正能量传播活动,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时,不要盲目跟风转发,而是先核实真伪再做决定。
四、互联网法律法规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一)面临的挑战
1、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应用和服务层出不穷,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流动更加复杂,这对现有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障技术创新的同时又能有效监管可能出现的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跨境治理难题
互联网具有无国界的特点,跨境网络犯罪日益增多,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在处理跨境案件时往往面临管辖权争议、证据收集困难等问题,这就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建立国际性的互联网治理规则。
(二)展望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人们对互联网法律法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改进和完善,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的研究力度,适时修订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社会各界也将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法治建设中来,形成多方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让互联网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
互联网法律法规是构建安全、有序网络空间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